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秀企业的股票 |
---|
在1989年年报中,巴菲特反思在前25年的投资生涯中所犯的错误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价值投资策略)要比用非同一般的好价格买下一家一般的公司(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策略)好得多。
"在犯下新的错误之前,好好反省一下以前的那些错误倒是一个好主意。所以,现在就让我们稍微花些时间回顾一下过去25年中我所犯的错误。 "当然,我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买下伯克希尔公司的控制权。虽然我很清楚公司的纺织业务没什么发展前景,却因为它的价格实在太便宜了,让我无法抵挡买入的诱惑。即使在我的早期投资生涯中买入这样的股票确实让我获利颇丰,但是到了1965年投资伯克希尔后,我就开始发现这种投资策略并不理想。 "如果你以相当低的价格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通常情况下,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会有所改善,使你有机会以不错的获利把股票出手,尽管这家公司的长期表现可能会非常糟糕。 我将这种方式称为‘雪茄烟蒂’投资法:在大街上捡到一只雪茄烟蒂,短得只能再抽一口,也许冒不出多少烟,但‘买便宜货’的方式却恰恰是从那仅剩的一口中发掘出所有的利润,如同一个瘾君子想要从那短得只能抽一口的烟蒂中得到天堂般的享受。 "除非你是一个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的投资决策实在是非常愚蠢的。第一,乍一看非常便宜的价格可能到最后一文不值。因为在陷入困境的企业中,往往是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冒了出来。第二,你最初买入时的低价优势很快就会被企业过低的投资回报率侵蚀。例如,你用800万美元买下一家出售价格或清算价值达1 000万美元的公司,而你又能够马上把这家公司进行出售或清算,并实现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那么这个投资就是明智的。相反,如果你10年后才能出售这家公司,而在这10年间这家公司盈利很少,只能派发相当于投资成本几个百分点的股利的话,那么这项投资的回报将会令人非常失望。所以说,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或许你认为这道理再浅显不过了,我却是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才真正领会的,而且是在经历了多次的教训后。在买下伯克希尔不久后,我通过一家后来并入伯克希尔公司的分公司,买了一家百货公司。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一流的,我以低于账面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买入,而且这笔交易还包括一些额外的利益:未入账的不动产价值和大量采取后进先出法的存货准备。但是,直到在三年后我才得以幸运地以相当于买入成本左右的价格将这家公司脱手。在结束了伯克希尔公司跟这家百货公司的婚姻关系后,我的感觉就像乡村歌曲中的丈夫们所唱的那样:‘我的老婆跟我最好的朋友跑了,然而我还是非常挂念我的朋友!’" 由于优秀企业相对于普通企业具有超额价值能力,且为数很少,而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优秀企业的大量股票更是难得一见。因此与格雷厄姆投资普通公司的短期投资和分散投资不同,巴菲特集中投资于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优秀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这使他比格雷厄姆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利润。 正是因为这一重大转变,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才有了根本性的飞跃。从此,巴菲特走出了格雷厄姆只投资于普通企业廉价股的局限,吸收了费雪投资于优秀企业的投资思想。如果要究其根源,那这一切均拜他的合作伙伴芒格所赐。巴菲特对此解释到:"如同格雷厄姆教导我挑选廉价股,芒格不断告诫我不要只买便宜货,这是他对我最大的影响,让我摆脱了格雷厄姆观点的局限。这就是芒格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巴菲特表示,自己许多见解都是慢慢向芒格的观点靠拢的。"我在进化,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巴菲特做了进一步说明,"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话虽如此,巴菲特还是花了很多时间,才融合了他从格雷厄姆和芒格那儿学到的知识,他说:"我开始对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秀公司的股票很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