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权团队与商品企业团队 |
---|
巴菲特相信,如果一个企业面临重大的变革,那么它是极少会给投资者提供高额报酬率的。但是不幸的是,大多数的投资人却不这么认为。股市中常有许多投资人拼命抢购那些正在进行组织变革的公司。或许是,基于某些不可理解的原因,投资人往往被一些企业将来可能带来的好处所迷惑,而忽略了眼前十分确定无疑的企业现实。
巴菲特从多年的投资经验中发现,以合理的价位购买绩优的企业,远比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经营困难的公司更为划算。巴菲特说:"也许是我还没有学习到如何处理难以应付的企业问题。我学会的只是去避开它们。我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我有能力清除所有的障碍,而是在于专注地寻找可以跨越的障碍。" 巴菲特喜欢把市场分成一小群有特许权的团体和一个较大的商品企业团体。并且认为后者大多数是不值得投资的。他将小部分拥有特许权的团体,定义成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这些商品和服务的特点是有消费需求、无近似替代性产品和不受法律规范约束的。因为具有这些特色,使得有特许权的经销商可以持续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不用害怕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或销售量。 一般而言,有特许权的经销商甚至在供过于求,以及产能未被完全利用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商品的价格。像这样的价格变动能力是此类企业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使得它们能够获得较高的资本投资报酬率。有特许权的企业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拥有大量的经济商誉,这使得它们有较高的耐力去承受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 而大多数拥有特许权的经销商还拥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他们能够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存得很好。巴菲特认为,最好的情况莫过于犯了错还能够获得高额报酬。他说:"特许权经销商能够容忍经营不善的失误。不当的管理会减少特许权经销商的获利能力,但不致于造成致命的伤害。" 反观商品企业,它们所提供的商品多半大同小异。竞争者本身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几十年以前,这些商品企业提供的基本物资包括石油、瓦斯、化学药品、小麦、铜、木材和橘子汁等等。但到了今天,电脑、汽车、航空公司和银行保险业已经变成日常必备的产品。 尽管有庞大的广告预算,但是在同一市场中要有效地区别产品的差异仍极为困难。所以,商品企业的报酬率都不高,而且"最有可能是获利不易的企业"。因为提供的产品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能在价格上互相较量,拼命地把产品的价格压低,比成本高不了多少。除此之外,也只有在商品供应紧缩的时候这样的企业才能够赚钱。巴菲特认为,决定商品企业长期获利能力的关键,是供应紧缩年数和供应充足年数的比值。然而,这个比值通常都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