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
老子告诫股民,对股市每日的升跌不必斤斤计较,因为上涨总有回档,下跌总有反弹,关键是看清总的方向。
【原文】
视之不见,名日夷,
听之不闻,名日希,
搏之不得,名日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1)
其上不皦,〔2〕
其下不昧,
绳绳〔3〕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译文】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
听它听不到,叫做“希”,
摸它摸不着,叫做“微”。
这三者无从究诘,
所以它是浑沌一体的。
它上面并不显得光亮,
它下面也不显得阴暗,
渺渺然难以形容,
一切运行都要回到不见物象的状态。
这叫做没有状态的状态,
没有物象的形象,
枕叫做“惚恍”。
迎着它,望不见它的前头,
随着它,瞧不见它的后面。
把握远古的“道”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
能认知宇宙的开始,
这即是“道”的规律。
〔1〕“一”,即是“道”的意思。
〔2〕“皦”(jiao),(珠玉)纯白;明亮。
〔3〕“绳绳”(min min),渺茫,不清晰。
【股经破译】
对投资者来说,对每日行情的一点变化要视而不见,不必斤斤计较;对于听到的这样那样的说法,要充耳不闻;那些小的差价,即使想搏取,也是很难的,还不如不搏。这三种态度没有必要过于仔细地究根问底,本来就是混为一体的。
股市上扬时,并不见得每天都会拉阳线;同样,股市下跌时,也不见得每天都拉阴线。但它总是按照大势绵绵地运动,一直到尽头才会重新复归。这在股票的每日波动中,是很难看出征象的。跟每日行情斤斤计较,就会恍惚,就无法抓住其初始阶段,也无法跟着股价运行,即:既抄不到底也攀不到顶,更无法做足波段。
如果能把握股票的基本运动方向,以决定现在持有的时间,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启动,这才叫掌握了炒股之道。
【阐释与分析】
股市行情是瞬息万变的,每个星期,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可能走出不同的变化。即使是在强劲的牛市中,也不可能时时都在拉阳线;同理,在狂暴的熊市中,也不会时时都在拉阴线,因此,执着于每一天的涨涨跌跌,就会使自己的理性随着每一天的涨跌而发生混乱,无法树立起正确的多头或空头操作方向,失去判断股指运行方向的能力。
有些投资者就是这样的,一旦某天出现了一根阴线,立刻就陷入了空头思维,急忙止损出局,而一旦某天出现了一根阳线,马上心情就乐观起来,又陷入了多头思维,急忙入市跟进。一旦市场出现了一点利空,急忙卖出;一旦市场出现了利好,又急忙买进。好像每天都很忙碌、恨不得抓住每一根阳线或阴线,哪怕再短,也要斤斤计较。无法对大势有正确的判断,对短差的搏来搏去,除去佣金和税收,可能所剩无几,甚至越搏越亏。
因此,炒股重要的是判明方向,而斤斤计较于每日行情,只能使自己更加糊涂。如果对大势有充分的了解,对每日的涨跌就要有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周围的消息就要有充耳不闻的洒脱,更不必对每日行情搏来搏去。
俗话说:“炒家不如捂家”。
如 1999 年 5 月中旬至同年 6 月底,沪指从 1100 点左右疾升到 1756 点,涨幅达 60% 以上,如果抓住一只股票,尤其是科技股,即使按照保守的操作思路,赚取 40% 以上的利润也不成问题。然而,如果在这一阶段中,沉缅于每日行情,追涨刹跌,那么能否获利也就很难说了。
假如一只股票从 5 元暴跌至 3 元,后炒到 4 元。很多人在 4 元处被套。而按照每日行情操作的人,很可能在 3-4 元的区域杀跌出局了,比如 3.5 元。但该股假如又突然启动,一举涨上 6 元,那么长期持股的人,获利 1 元。但按每日行情操作的人,很可能在 4.5 元追进,虽获利 1.5 元,但由于在前次杀跌中亏损 1.5 元,实际上他并役有赚到钱。当然,这只是个比方,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600128 江苏工艺,1999 年 6 月
如图,这是“江苏工艺”(现名“弘业股份”)上扬时的日 K 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股在上扬时阴线与阳线的数量完全相等,均为 15 个(从二次探底后计算),如果按每日行情进行搏差,几乎无法赢利,而持股做波段行情的话,即使保守操作,赢利也在 25%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