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第一篇 第一章 解读帕乔利的财富密码
猫否股票网 >> 价值投资 >>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 解读帕乔利的财富密码

  帕乔利密码的由来

  2003 年,美国悬疑小说家丹·布朗( Dan Brown )出版了《达·芬奇密码》一书,历经 3 年多时间,全球畅销 4000 多万册。经由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达·芬奇的不朽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居然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这些画作里隐含了密码,借此传递了可以动摇基督教信仰基础的天大秘密。

  如果也容我发挥一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么我想说,在《最后的晚餐》画作中,丹·布朗指证历历的那个隐藏的“ M ”,并不是抹大拉的玛丽亚( Mary Magdalene ),而是“ Money ”(金钱)。这个推测可不是毫无根据,因为达·芬奇一直深受会计学之父卢卡·帕乔利( Luca Pacioli , 1445 ~ 1515 )的影响。

  根据历史记载,自 1496 年起,达·芬奇跟着意大利修士帕乔利在米兰学了 3 年几何学,据说他还因为太过沉迷而耽误了艺术创作。在达·芬奇遗留的手稿中,他多次提到如何把学来的透视法及比例学,运用在绘画创作中。为了答谢恩师,达·芬奇为帕乔利 1509 年的著作《神圣比例学》(讨论几何学所谓的“黄金比例”)画了六十几幅精美的插图。

  1494 年,帕乔利在威尼斯出版了会计学的鼻祖之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会计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复式会计”(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正因为帕乔利的贡献,一切商业活动都可转换为以“ Money ”为符号的表达。下次当你欣赏达·芬奇的作品时,别忘了其中所隐藏的 M 字,可能深具会计学含义!

  除了介绍会计方法,帕乔利还在书中大力宣扬商业经营成功的三大法宝:充足的现金或信用、优良的会计人员与卓越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便商人能够一眼看清企业的财务状况,他的建议到目前为止仍大体适用。例如,有“经营之神”美誉的台湾塑料公司董事长王永庆先生认为,企业经营的两大支柱是“计算机系统”和“会计制度”,而计算机系统的很大部分是用来支持会计制度的。

  帕乔利所提倡的会计方法,可以把复杂的经济活动及企业竞争的结果,转换成以货币为表达单位的会计数字,这就是笔者所谓的“帕乔利密码”。这些密码拥有极强大的压缩威力,即使再大型的公司(如通用电气、微软及联想),它们在市场竞争中所创造或亏损的财富,都能压缩汇总成薄薄的几张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报表透露的讯息必须丰富、充足,否则投资人或银行不愿意提供公司资金。但是,这些财务报表又不能过分透明,否则竞争对手会轻而易举地学走公司的经营方法。因此,帕乔利密码所隐含的讯息往往不易了解。而本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活用帕乔利密码,进而培养个人及组织高度的竞争力;对于投资者来说,也能透过薄薄的几张财务报表,充分读懂企业透露的信息,提升投资报酬率。

  首先,面对帕乔利密码,管理者要有“智、诚、勇”三种修养。

  以智慧解读帕乔利密码

  帕乔利密码对管理的最大贡献,不只是帮助经理人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在于启发未来。事实上,一个杰出企业的发展,经常奠基于看到简单会计数字后所产生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开创了新的竞争模式。

  麦当劳为什么爱卖汉堡?

  1937 年,麦当劳兄弟( Dick and Mac )在美国加州巴赛迪那( Pasadena )销售汉堡、热狗、奶昔等 25 项产品。 1940 年左右,他们做了个简单的财务报表分析,意外地发现 80 %的生意竟然来自汉堡。虽然三明治或猪排等产品味道很好,但销售平平。麦当劳兄弟于是决定简化产品线,专攻低价且销售量大的产品。他们将产品由 25 项减少为 9 项,并将汉堡价格由 30 美分降低到 15 美分。从此之后,麦当劳的销售及获利激增,为后来发展成世界级企业奠定了基础。

  ……

  因此,智者可以把帕乔利密码当成是“望远镜”,协助企业形成长期的竞争策略。

  阅读财务报表可以激发竞争模式的创意,而通过帕乔利密码,经理人也可学习华裔著名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观察微细证据的本领。李博士累积了超过 8000 个刑事案件的处理经验,他提出鉴识学的三大关键要素:科学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如果从鉴识学的角度来看,财务报表上的每个帕乔利密码,都是竞争与管理活动所留下的证据。一个有智慧的经理人,应该像李昌钰博士所说的,必须“让证据说话”,认识到“任何不合理、不寻常的地方,就隐藏着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当企业营收下降时,经理人必须加以追究,思考到底是因为总体经济的衰退所致,或是因为竞争对手侵蚀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产品或服务质量出了问题等各种可能原因。

  在后续的章节中,读者将发现有些看来正常、稳定的财务比率,原来是正反两股力量互相抵消的结果。经理人若不及早正视这股负面力量的杀伤力,企业在未来会遭遇困难。这些见微知著的本领,很像是现代警察以科学态度办案。当然,我们并不是要用会计数字来缉拿“凶手”,而是希望借由帕乔利密码透露的细微证据,改善企业的竞争能力及投资管理绩效。在拆解帕乔利密码的过程中,我们将知道要找哪一个人、做哪一种活动,才能创造营收及获利增长。因此,智者也可以把帕乔利密码当成是“显微镜”,协助企业产生改善管理活动的细腻作为,或培养投资决策中见人之所不能见的分析批判能力。

  以诚信编制帕乔利密码

  企业伦理是编制帕乔利密码的基础。简单地说,不谈“课责性”( accountability ,指的是处于“负责”的状态),就没有会计( accounting );只讲究会计的技术而不谈诚信原则,财务报表就失去灵魂。对企业经理人来说,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远比会计的专业知识重要。

  ……

  身为投资大师,同时也是美国伯克希尔 - 哈撒韦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Inc. )董事长的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针对课责性作了如下说明:“伯克希尔 - 哈撒韦旗下的首席执行官们是他们各自行业的大师,他们把公司当成是自己拥有般来经营。”巴菲特更在每年伯克希尔 - 哈撒韦的财务报表后面,附上亲手撰写的《股东手册》( An Owner ' s Manual )。他明确地告诉股东:“虽然我们的组织型态是公司,但我们的经营态度是合伙事业。……我们不能担保经营的成果,但不论你们在何时成为股东,你们财富的变动会与我们一致(因为巴菲特 99 %的财富集中于伯克希尔 - 哈撒韦的股票)。当我作了愚蠢的决策,我希望股东们能因为我的财务损失比你们惨重,而得到一定的安慰。”巴菲特对欺骗股东以自肥的管理阶层深恶痛绝,他也铁口直断,那些爱欺骗投资人的经理人,一定无法真正管理好一家公司,因为“公开欺人者,必定也会自欺”。

  ……

  讲究课责性的公司,也会替股东省钱。例如汇丰银行规定,出差在 3 小时内可飞达的航程,一律坐经济舱,连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都奉行不渝。从进银行的第一天起,汇丰银行的员工就不断地被提醒,他们管理的是股东的钱,不是自己的钱。花旗集团在年报中则清楚地告诉股东:“我们把你们的钱当自己的用。”更以年度费用增长率显著低于年度营收增长率的事实,证明管理阶层对费用控制的努力。

  从企业经营的历史来看,不讲究诚信原则的企业,虽然可能暂时成功,但是无法长期地保持竞争力。因此,编制财务报表便是企业实践诚信原则的第一块试金石。

  用勇气面对帕乔利密码

  美国学者柯林斯( James Collins )在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所谓的“斯托克代尔悖论”( Stockdale paradox ),颇值得经理人深入思考。吉姆·斯托克代尔是美国越战期间被俘的最高军阶的军官, 1965 年到 1973 年这 8 年间,他被关押在被戏称为“河内希尔顿”的战俘营。在漫长残酷的囚禁岁月中,斯托克代尔赖以存活的心法是“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绝不放弃希望,但必须勇于面对最严酷的事实”。企业的创业家或首席执行官,通常乐观且充满冒险精神,但往往缺乏信息与面对严酷事实的良好心态。 2004 年 7 月 28 日 由台湾股票市场下市的卫道科技董事长张泰铭先生曾充满悔意地说:“好大喜功,没有财务观念,是我最大的错误。”

  推出《执行》及《增长力》两本深受好评的企管畅销书后,博西迪( Larry Bossidy )与查兰( Ram Charan )于 2004 年出版了另一本好书《转型:用对策略,做对事》,他们认为“应变力”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能力。“勇于应变”这四个字,容易说却不容易做。即使是英特尔( Intel )这么优秀的世界级公司,当它发明的“动态随机内存”( DRAM )产品已经没有竞争力时,要高阶经理人下达全面退出该市场的决定,他们仍旧犹豫再三。 1985 年,就财务报表的数字来看,英特尔对 DRAM 的投资与效益早就不成比例。当时英特尔的研发预算有 1/3 用在开发 DRAM 产品, DRAM 却只带给英特尔 5 %左右的营业额,相比日本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早已是 DRAM 市场不具竞争力的配角。后来英特尔壮士断腕,放弃 DRAM 事业,转而专攻微处理器,才有 20 世纪 90 年代飞快的成长与获利。

  无法勇于就财报数字采取行动的,除了经理人之外,也包括靠数字吃饭的财务分析师。 2000 年 3 月 10 日 ,美国纳斯达克( NASDAQ )指数达到历史高点的 5060 点,较 1995 年增长了 5.74 倍。但在 2002 年中,纳斯达克指数跌到 1400 点以下,而标准普尔( S&P )指数在同期也跌掉了 40 %。根据统计,在 2000 年分析师的投资建议里, 80 %是买进建议,一直等到纳斯达克指数跌了 50 %,美国企业财务报表数字明显地大幅变坏,分析师才开始大量作出卖出建议。这也是慢了大半拍,无法勇于面对严峻事实的实例。

  根据 1990 年以来愈加受重视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般人有种明显的偏误:当投资处于获利状态时,投资人变得十分“风险规避”( risk-adverse ),很容易在股票有小小的涨幅后,急着把它出售以实现获利;相对地,当投资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人却变得十分“风险爱好”( risk-taking ),尽管所买的股票已有很大的跌幅,但仍不愿意将它出售、承认亏损。当投资人需要周转资金必须出售持股时,他们通常出售有获利的股票,而不是处在亏损状态的股票。这种“汰强存弱”的投资策略,是一般投资人无法获利甚至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行为经济学家泰勒( Richard Thaler )博士,把这种行为归之于“心理会计”( mental accounting )作祟。泰勒指出,要投资人结清心里那个处于亏损状态的“心理账户”( mental account )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他们往往不出售股票,来逃避正式的实现亏损。他们宁愿继续接受账面损失的后果,最后常以血本无归收场。在类似的“心理会计”情境中,企业经理人面对转投资决策的失败,往往也迟迟不愿承认错误,甚至可能继续投入更多资源,让公司陷入困境。

  因此,使财务报表成为协助经理人面对严酷事实的工具,以掌握组织全盘财务状况,也是本书的重要目的。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及竞争的财务历史,而历史常是未来的先行指标,它发出微弱的讯号,预言未来的吉凶。然而,如何正确地解读它、运用它以迈向成功,考验着每个企业领袖的智慧与勇气。

  对“不勇于”面对现实的公司,资本市场有最后一道严酷的淘汰过程。因最早全力放空(以股价下跌来获利的交易行为)安然( Enron )而声名大噪的分析师查诺斯( James Chanos ),是美国“秃鹰集团”的精英分子。 2002 年 2 月 6 日 ,他在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为安然案作证时,说了一段颇令人深思的话:“尽管 200 年以来,做空的投资人在华尔街声名狼藉,被称为非美国主流、不爱国,但是过去 10 年来,没有一件大规模的企业舞弊案,是证券公司分析师或会计师发现的。几乎每一件财务弊案都是被做空的投资机构、或是公正的财经专栏作家所揪出来的!我们或许永远不受人欢迎,但是我们扮演秃鹰的角色,在资本市场中找寻坏蛋!”

  查诺斯表示,他的公司专门放空三种类型的公司:

  1. 高估获利的公司

  2. 营运模式有问题的公司(例如部分网络公司)

  3. 有舞弊嫌疑的公司

  对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而言,不仅竞争对手会持续打击你,别忘了还有一群饥渴又凶猛的秃鹰在头上盘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